,仔細瞧才發現屋舍周遭都已插滿了幼秧。春天是宜蘭一年一期稻作最繁忙的季節,即使不是耕種水稻的農夫,蔬菜瓜果也得從此時下苗定植,才得能於初夏之際收成。
原本滿心期待農忙時節農村會很熱鬧的互相幫忙,但商業規模發展後導致冰冷金屬兵團早就掌控田裡絕大部分的工作,土地的主人發包給職業代耕團施作,年事老邁的他們只須作作田間管理,巡巡田水每年就有穩定的收入,這樣的配合模式可說是整個台灣農業的縮影,然而代耕業者為了能統一方便地操作,勢必會優先採用讓收成最穩定的農法來施作,也就是1943年綠色革命以降,慣用化學肥料,農藥之流。
幸好,台灣每個角落都還有堅持永續共生的一群人,在宜蘭縣由邱錦和老師指導的羅東自然農法社,匯聚了一群本持著友善環境與人的新生代農夫,透過實作來向老師學習,而這群年輕農夫跟過去老輩農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生活的價值在於隨時與工作取得平衡——要工作也要活得開心。
「中午就來吃田間石頭湯吧!」
在某次攪製基礎天然肥料課前一位社大同學如此提議石頭湯源自於歐洲普遍流傳的一則寓言故事,是關於三個已飢餓數日的士兵走到一條陌生的村莊。村民知道士兵通常都很餓,所以家家戶戶都預先把食物都收藏起來和士兵謊說村子沒吃的東西、沒住的地方。其中一位機智的士兵想到了方法,他大聲向村民們宣佈,今晚要做一鍋「石頭湯」請全村品嚐!村民們沒作多想便替他們準備好了木柴、大鍋,水滾後士兵丟入三塊石頭開始煮湯! 好奇心勾引了村民的關心,士兵持續述說著此鍋美味的湯要是能再加入其他食材該有多好,於是陸陸續續有村民自願把紅蘿蔔,鹽,馬鈴薯等等拿來丟入湯裡,透過大家的幫忙,真的煮出了一鍋美味的餐點。
![]() |
再忙也要忙得愉快起勁,是這群小規模耕作農夫的共通之處。 |
稻田旁都只有農作的資材,只好把育秧盤暫時拿來鋪放用鹽與薑黃粉預先醃製的鯖魚排,另將一尾鯖魚切塊煮湯。
找個木塊暫時充當砧板,段切香氣十足的在地宜蘭蔥
生鐵大鼎的鏽屑得先努力刷洗
社員承天主掌本次的料理,他說先煎魚就能接著利用魚油來炒蔥段,大火爆炒幾下之後就能吃到宜蘭蔥的嫩與鮮甜。
![]() |
在田邊煎著鯖魚,喝著石頭湯,成為了這群人的共食記憶。 |
站食,是田間吃飯的特色之一,或許沒有椅子舒適的休憩反而更有胃口享用中午的石頭湯。老農在這世代不再互相幫忙,午間的共食情景已成為一種被訴說的回憶,然而新生代承接家中農業後,常需要大夥一同努力的陪伴情感,這樣的情感能讓這群年輕人繼續實踐過去傳統的共好價值,談復興太過沉重,一位位新農或許只想更踏實地走向自足不多求的簡單快樂人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