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將領陳元光(657年-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
後人尊稱為開漳聖王
大桌宴的烹飪邏輯跟家庭式小鍋烹飪是不同的,由於份量多的關係,得先個別預處理每一種食材,讓大部分的食材變成半熟甚至微焦等狀態,中式料理的精髓在於油,也就是說有許多食材是透過油來炸、煎、泡來提出香氣,二則才是透過水煮。而「西魯肉」是宜蘭宴會時一定得品嘗的菜餚,西魯肉可說是平民版的佛跳牆,西魯肉相當依賴用油烹調,例如其中的蛋酥,是均勻打散的蛋液倒在有洞的水瓢上,蛋液漏到油鍋中,油溫瞬間讓蛋液焦黃膨脹;一整包的金勾蝦、香菇等也是倒入油鍋中炸到赤黃後撈起,經過幾道手續,這鍋油已經吸取了許多香氣與精華,最後會酌量倒進餡料中,再注入高湯與蔬菜一起煨煮。光看總鋪師的掌握宴席料理的進度時就相當精彩,可能前半天都是這些瑣碎的預處理,最後開宴前夕才將所有食材組裝,讓味道融合,可謂美味的魔法師。
不僅信仰中心就近的居民玩得開心,宜蘭縣內的廟寺宮宇大多都有締結情誼,約定於主神聖誕之日參香拜拜,於是這些姊妹兄弟廟都會派一團委員代表來互相湊熱鬧,今日你挺我、明日我挺你的同樂情操十分趣味。
奉茶,協天廟主任委員與其幹部蒞臨後埤振安宮一同祝壽 |
正農曆二月十五之日,傳統上會提供信徒祈求平安的過火儀式,也有道長於現場幫忙祭改化解運勢。不僅如此,今年振安宮隆重邀請到「漢陽北管劇團」,為一蘭陽地區代表性藝術文化資產,「作戲給神明」為漢人道教信仰裡表達酬謝的重要形式之一。
這天演出的劇碼為雁門關,台上演員正在分送象徵發財的銅板硬幣,與台下的觀眾熱情互動 |
壯圍沿海線上的宗廟密集度可謂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這樣的社會發展或許可以推溯到早年小漁村生活與罟寮設置,緊鄰的宗族們相對會團結成一黨勢力互相扶持。再者,陸陸續續有不同人隨著吳沙成功開拓而進入蘭陽平原,不同時期會形成不同的生活聚落,於是壯圍一帶就有原本的噶瑪蘭平埔族、福建漳州人、泉州人、客家人、大陳島民等多樣族群。隨著漁村沒落,農村留不住年輕人,人口老化與需要被照顧已經成為這個地區可預見的未來,近幾年後埤社區的成功營造經驗,已經讓筆者看到了在地居民可以更健康地生活,一個充滿歡笑聲,活到老學到老的永續進行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