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開溝農具,沉重地得用全身的力量拖拉前進 |
壯圍鄉的後埤社區已連續多年與公館國小合作花生種植的食農教育課程,主要讓孩童參與春季初的播種體驗,此階段也是耕種花生最需要大量人力協助的過程之一。今年公館國小六年級的忠孝兩班一早徒步從校園走來後埤社區的開心農場幫忙,順利地讓播種在一天內完成。
除草整地後的開始施作的第一步驟為拉直線開溝,是為了掘出一道道約十公分深的沙溝,由班上最有力氣的男同學們負責,接著讓需要耐心細活的播苗組,將蔭乾的花生果實一顆一顆相間地撒入溝裡,最後再由耙平小組確實地將沙土覆蓋,不讓花生粒露出臉來,最後這覆土的動作雖似簡單卻不能馬虎,如果稍微不專心讓花生粒留在土面上,小鳥就賺到了美味的點心。
腳踩在溝谷線,手指巧妙的控制一顆顆花生粒,間隔一致的播撒 每一步前進再踩在剛撒好的花生上作確認 |
排列好的花生粒等待被覆土 |
後埤社區總幹事張永德示範使用耙子覆土的要領,而過去沒有農具時,是赤腳板將花生粒踏壓入沙土後,再用腳側背將沙推入溝中,如此左右腳交替且前進的節奏。筆者揣摩其中技巧之後,發現靈活控制雙腳反而更加省力輕鬆。然而因為使用農藥的關係,現今的農夫已經不敢將赤裸的皮膚直接接觸土地 |
花生根部有豐富的根瘤(一顆顆深色小球瘤) |
花生的食用營養價值高眾所皆知,故有長生果的美譽,卻鮮少人知道花生根也是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部位,根據國立嘉義大學邱義源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花生根含有高量的抗癌成分:白藜蘆醇,而根據醫學研究,白藜蘆醇具有抗癌、抗氧化、防止血管粥狀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民間經驗分享則說花生根茶幫助改善攝護腺的功能,泌尿相關的毛病能得到舒緩。
![]() |
花生根茶為深棕色,味道讓我聯想起樸實的健康土壤氣息 |
花生播種後約一百天即可採收,採收的方式是整株連根拔起,摘取莢果後依照販售需求處理,可以直接入水煮燙為濕式,也可以曝曬乾燥保存。取去莢果後的植株通常會丟置回沙田做天然堆肥,在現有的慣行農法下,所有投餵的農藥與化學肥料物質會累積在根部,於是這世代的農夫們不會再想食用花生根,即便他們都很熟悉過去「清煮花生根茶」是一帖有益身體健康的傳統茶飲。因為張總幹事連年堅持友善耕作,活動當日熬煮了一桶花生根茶與所有人分享,筆者才能在後埤開心農場裡安心地品嚐到市場裡無法購得的傳統風味。
一、花生植株採收時,葉子剪除只留取根與約十公分莖段
二、曬花生莢果之時,連同花生根也一併曝曬,數日後(約一周內)即可收得乾燥的花生根
三、煮茶之前,沖水多次洗去沾附在根瘤上的沙土
四、取一把可鋪滿鍋面的花生根(約六株)淹水約八分滿(約三升)煮滾五分鐘後,開小火續滾二十分鐘後,茶色轉深,煮後的花生根像是褪了色的藥材,關火
五、動作放慢,倒茶時用濾網過濾細絮,最後才能倒除沉底的餘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