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二月二日,社稷甜圓


說文解字「社,地主爺」。社是土地的主人,社稷則是對大地的祭祀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十分尊敬崇拜土地神,《孝經》裡提到:「社者土地之王,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今年國曆二月二十七日,農曆二月二日,是土地神聖誕之日,台灣工商界將土地神(福德正神)奉為財神,除了正月之外,農曆每月初二、十六皆備牲醴祭拜,俗稱「做牙」,二月初二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是尾牙,今年頭牙之日正逢二二八連續假期,大家能悠閒自在的到距離居家最近的土地公廟裡捻香、祝壽祈福。相對於平日清幽的模樣,各地的小小廟宇在農曆聖誕的這一天都擠滿了人,祭儀特別隆重。

廟宇規模稍微大些的、有管理組織的更是開心地邀請戲班來做戲,並且宴煮點心給在地居民食用


切菜班
面對一波又一波的香客,只有認真一直切下去
        因為與農曆過年開春只相差一個月,物作在此時節的收成與冬季大同小異,宜蘭廟宇裡的點心不外乎是上次已經深刻領略的白蘿蔔絲鹹粥與紅糖糯米湯圓,但每每從旁觀看志工媽媽們烹煮的姿態與細細品嚐滋味之後,總是能有新的感受,或是見識到新的「撇步」。


自製的醬菜罐們都搬來慷慨的與人分享
還記得上次提到的米飯沖入餡料湯頭就變鹹粥的故事嗎,更多的場合是當鹹湯沖入之後,再用這種攪水泥的電動機具把飯拌開。別擔心,這隻鐵桿是專門做料理用的。

搓湯圓也是品嘗湯圓的過程
一簍簍搓揉定型的染紅糯米圓架立,頓時成飲食藝術
一次就下了七簍糯米圓進用紅糖煮製的大鍋甜湯
分量十分驚人
        下周即將進入驚蟄時節,有句農業諺語是這麼說的:「二月初二打雷,稻屋較重過秤鎚」,意思是在土地公生的這天打雷的話,今年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米價便宜。這也是在地農夫每每手中提著香,默默在嘴裡向神明祈求的心願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廟宇開春鹹粥派對 - 上集

祭祀女媧娘娘的補天宮鹹粥宴盛況         壯圍鄉為宜蘭縣內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地貌大致平坦,濱海可以最美角度遠眺龜山島,鄉村景觀大抵是一塊塊切割有緻的稻田與散落的農舍,除了土地公廟分地界看顧之外,大大小小的宮寺廟更將近有二十座,民間信仰密度之高,讓進香客們開玩笑的說沿著濱海公路拜一趟,肚子就再也塞不下了。         讓這些進香客招架不住的正是冬天裡暖和身心的鹹粥!

共食的意義

質疑「共食」這個詞彙是否只是另一個時代流行下的產物,到底共食帶來的公共性、社會性意義為何?         漢人的中式菜餚喜歡以大桌圍聚的形式,以手中的小碗、筷伸手挾取盤中飧,如此連續的行為直到用餐飽足,而團聚的形式又偏好以圓桌強調團圓之美滿祝福的符號象徵。西方文化裡的家族聚餐一樣有所謂的大盤菜餚,透過湯匙、刀、叉分配後在自己的「個人盤」享用,如尚未飽足才又進行下一輪的分裝行為,團聚的形式偏好以長桌憩坐兩側來互動。

豆腐乳~搓入時間的甘醇味

        宜蘭氣候受東北季風的影響,一年下雨天數為全國之冠,而這樣的地理條件下生活的常民更懂得把握短暫的炎熱夏天將食物透過醃、燻、日曬、釀等方式,將一年一穫的珍貴農產品,變成整年度慢慢品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