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春到雨水,注意鯖魚大潮來襲
立春——2017年2月3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是春天的開始。古代書籍左傳裡提到「立春為啟,立冬為開」,亦稱「打春」、「咬春」、「報春」。諺語說:「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意思是如果在立春這天如果打雷,六畜都不安,而2017年的立春之日,全台都是晴朗的好天氣,雷不打春,今年勢必有年冬的吉兆。
雨水——2017年2月18日,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表示雨水的增多。草木萌動:天地之氣交而為泰,草木紛紛於此時萌起發芽。
根據農委會資料:立春到雨水時節,大陸沿岸冷水海流繼續迫降南下,使等水溫線往南下移動,而鰆魚類之最適水溫範圍在18℃~20℃,故在彭佳嶼、釣魚台方海域可捕到鰆魚(鯖魚家族)。鯖魚主要有尖頭花鯖(花腹鯖)及白腹鯖,產卵時所需之水溫為16.7℃~25.5℃,鯖魚之產卵洄游在蘇澳以北及高雄外海之同等水溫線上均可捕獲鯖魚。每年2到3月是鯖魚的產卵期,6至7月是重要生長期,宜蘭和新北市等漁會討論後達成共識,每年6月是鯖鰺漁業的休漁期《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南方澳漁港位在臺灣東北部,外海有黑潮流經,其鯖魚產量高居全國第一,素有「鯖魚的故鄉」之稱。

海洋資源未被永續對待下正在枯竭,根據漁業署委託的鯖鰺漁業資源調查報告指出,台灣近海花腹鯖的最大體長,從2004年的43公分,降為目前的37公分,原因就出在2-3歲成魚被過度捕撈,加上環境壓力下,鯖魚被迫提早性成熟,從接近2歲性成熟提前到1歲就當媽媽,近2年甚至開始捕捉到不及25公分的幼魚(零歲魚)。
宜蘭縣正好所處於適溫水線上,肥美鯖魚成為常民鮮物,盛出時的現流鯖魚甚至一條不到三十元!在這豐收的季節裡,我們得銘心感謝大海的賜與,因為我們從未支付給海洋任何一筆費用,如果能有一套方式計算出環境成本﹐或許我們在品嘗每一口鮮味時會更珍惜。有一方保衛人士就建議用價格抑制數量,當商品單價提高時消費意願就會下降,販售總量也會跟著下降,需求變少了漁民就不需要一網打盡所有海裡可以換錢的生物,但經濟學上的烏托邦理論無法在人性的貪婪裡實現,誰會願意少捕撈一點,大家賺一樣多錢就好了呢?物價水準提高同時讓平民生活壓力升高,只有特定富族群能吃到鯖魚、海鮮,這是我們所樂意看見的嗎?每一個問題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答案,而是整個系統導致的結果,需要脈絡式的討論。不論如何,公民道德的教育提昇是我們必須做的第一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