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1的文章

搖身一變的深溝五岔路

永慶商店、一簞食、農民食堂、小間書菜,這四間平房在深溝最重要的路口連線,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超過八十年的永慶商店,由現任深溝社區理事長暨三官宮主委   張秀偉先生接手經營,另外三間從廢棄的土礱間堆滿雜物,到如今獨立經營個性鮮明且舒適,倆佰甲社群志工在裡頭功不可沒。 離五岔路不遠的深溝國小因應新課綱的調整,也受到新農社群的支持,推動食農教育做為特色課程多年,現任洪秀芬校長樂見孩子走進農田裡揮汗,安排五年級學生用一學期完整種植一期稻作,過去農村的教育觀念都希望把孩子送去讀書高就,不願意讓孩子接手如此辛苦的農務,兩代之後,如今孫子走進稻田裡,終於能感受到阿公眼裡的深溝風景。        

紫米戚風,無麩擔

近幾年米的加工應用變得更多元,米磨成粉的技術也有所突破,不只是傳統石磨、水磨、還有氣流碰撞碎粉的新技術。不同的研磨工序會得到不同特性的米粉,做烘焙時就會有明顯的口感差異。用氣流研磨出來的純紫米粉做戚風蛋糕,樸實的紫米香氣,細緻的海綿蛋糕口感兼具。八吋蛋糕食譜如下:預熱烤箱 160 度。水、植物油、細砂糖都 40g 、蛋黃 5 顆、紫米粉 100g ,以上食材均勻混和。另外蛋白 6 顆與細砂糖 80g 打發到能拉出小鉤狀子後,將兩盆輕巧且充分地拌勻。烤溫 150 度, 40 分鐘後以試針探入,取出沒有麵湖沾黏即完熟,待冷卻後再脫戚風模。  

不只吃米,拿來喝更有滋味!

用台灣最盛產的穀物發酵製成的酒,無論是初一十五的祭祀儀式,還是中式料理時增添風味,「米酒」扮演了生活中各式重要的角色。因為米含有大量的澱粉,也就是醣,和麴菌混和並充分發酵後會轉化成乙醇,成為食用酒精。從早期由公賣局專賣的紅標料理米酒,到 2002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時開放民間自由買賣,新酒廠百花齊放,而咱們宜蘭的淨水更是釀酒首選。如今稻農可以將自己的米送到鄰近的酒廠代工,各式米種釀成的酒,不僅米香尾韻表現各異,還能製成不同濃度從 19.5 度到 40 度蒸餾烈酒,甚至泡橡木桶再製變化,用米做酒,農產利用有更多想像。    

留一塊田給鳥

盡自己能力所及,留一小塊田給鳥兒,跟小鳥一起種米,是「小鶹」謝佳玲在深溝從事友善耕作的出發點。曾任水環境教育解說員,對深溝水源地的保護特別關注。「我想透過販售優質的農產品,或是提供有趣的遊程體驗,藉此去挾帶很多農村生態我們想講的事情」,小鶹知道為環境倡議的這條路,得更貼近每位消費者生活,消費是一種力量,我們可以更主動選擇購買自己認同的價值。小鶹透過員山公車小旅行、課程規劃、援農換宿等等體驗活動設計,增加和民眾接觸的機會,也招攬穀東一起攤提生態成本,藉此訴說深溝水田與鳥的故事。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研究彩鷸超過 35 年, 1995 年搬來深溝後,發現從自家窗戶向外望就能觀察到彩鷸,簡直是上天賜予「梵周」老師最棒的禮物,從此持續不間斷地每天觀察紀錄,迄今已超過 9000 天,是台灣史上特別的單一物種研究。本名余遠猛,在宜中任教物理二十八年後退休,曾公費留學進修環境教育,從年輕時就展現對美、藝術的領悟與創作,如今他結合自身對科學與藝術的素養,為鳥巢編戶口並且以鋼筆畫作觀察手稿,為宜蘭縣內重要且多產的藝術家,近年來開始與學術單位一齊整理其手稿,為自己的行為藝術,也為彩鷸研究寫下重要的里程碑。

彩鷸樂園

你對宜蘭縣鳥「彩鷸」認識有多少?一雙劇妝般的白框大眼?褐斑的羽色或是紅頸黑身的羽色?這些都是彩鷸外觀令人驚豔的美,雌雄異美。彩鷸須生長在濕地的環境,近幾十年來因環境開發的因素,棲地逐漸受到破壞。深溝一帶的湧泉水田有幸成為絕佳的棲地環境,在對土地友善耕作的農友也協力保護之下,成為近距離觀察彩鷸生態的樂園。那麼放眼望去一大片稻田怎麼看出有沒有彩鷸呢?記得帶一副望遠鏡,靜下心來聆聽田邊的聲音,彩鷸獨特的求偶聲呼~呼~呼,稻苗底下鮮明的三趾腳印,牠們很害羞的,所以記得保持一點距離欣賞牠的美唷。

沒有電鍋怎麼煮飯?

在有電鍋的世界裡,大家從沒想過這件事,這個問題變成另類的文明困擾。事實上,用爐火煮出來的白米飯,米粒的口感分明,米飯的香氣更飽足。新時代深溝社群也吸引了日本人來台短期定居,住在深溝國小對面,月光莊的齊藤典子小姐和我們分享用釜炊飯:將洗好的米在鍋內淹多一指厚的水,還可以加自然的蔬菜甜味,這次是玉米,玉米切粒後,玉米梗也一起放進鍋裡,蓋上夠重的鍋蓋,為的是鎖住水蒸汽,開中火悶煮十分鐘後,聽鍋底剩餘沸騰的水聲,啵啵聲越來越小到聽不見就關火,再用蒸氣悶米飯十五分鐘,多多嘗試一定會成功。

米麻糬很Match

  記憶裡吃麻糬的場景是大夥卯足勁一槌又一槌地舂搗米飯,製作工程浩大,糯米裡豐富的支鏈澱粉,使它富有 Q 黏的口感。美虹姐分享如何在日常飯後也能享用米麻糬:事前準備甜餡:熬煮紅豆餡料,或向菜市場購買宜蘭本地小仁種新鮮花生粉。將糯米加入些許秈米(減少腸胃負擔),煮好置於常溫,取一口份量在鋪了保鮮膜的碗裡,用沾水的小棒棍搗米糰,不需要搗得很徹底,留一些米粒的口感,隨自己喜歡包裹內餡或沾黏花生粉,在餐桌上成為和孩子共創的樂趣。

媳婦熬成chef

  傳統農村家庭裡的小煮廚各個身懷絕技。剛入門的媳婦總是被婆婆調教,從料理三餐,學會煮農忙的點心,再到最忙碌的過節祭拜日,準備牲禮與節慶大菜,一關又一關的考驗後,成為農村女超人。朱美虹與先生回到自己長大的家鄉後,幸運的少了責備的壓力,對廚藝的興趣讓她主動向村裡長輩請教技藝,十幾年經驗累積,如今成為獨當一面的新時代農村生態主廚。她和我們分享紫米焙茶:將紫米用小火慢慢均勻地翻炒,直到散發穀物的香氣,切記不要炒到燒焦,接者將適量紫米放入一大湯鍋,注水以中火煮滾後關火悶,澄清後撈起茶湯即為溫潤的紫米茶。      

湧泉美人腿

  每年清明節氣前夕就得種植,從稀稀疏疏的一根長禾茅,越長越大叢,七月後還得定期疏葉,直到十月開始採收一個月。宜蘭的氣候適合種植赤殼茭白種,而深溝乾淨的湧泉水源更是茭白筍風味清甜的關鍵。很多人對筍肉上的黑色小點感到疑惑,像是發霉了?事實是「茭白」這禾本科植物受到黑穗菌寄生感染的緣故,寄生後植株才會受孕膨脹,我們因此才能享用到筍肉,如果苗株沒帶菌者只會開禾花,不會長筍,所以培育優良帶有菌種的母株是茭白筍產業最重要的一環。吃茭白筍就是要感受它的清甜味,懂得挖豆腐乳來配的,會一根接一根吃不停!

水源頭守護者

水利會小組長,曾任三官宮主委逾三十年的陳榮昌,長年負責深溝一帶幾個重要水圳大排的管理與維護,參與一次又一次的水利施作工程,每個決定都影響下游近千甲良田灌溉方式。如果你走在深蓁路上到深洲路前這段柏油路,陳阿公會報你看路邊的溝渠其實是半嵌入雙線馬路底下的,為了兼顧路幅寬的考量與溝渠定期清理的雙重需求,他建議縣政府不要將水溝全封蓋,從此這條半遮蔽的水溝現仍存有蟳蟹、蚌殼、淡水河魚等豐富生態。陳阿公記憶著一甲子的水文故事,深溝幸運有此智慧長者的引導,讓曾經泉水湧溢為患的深水溝,今成豐饒純淨的魚米之鄉。

米糠寶盆

  米糠是包覆在白米外層的麩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這是吃糙米比白米更健康的緣故。因為口感的關係,卻讓白米比糙米更受歡迎。這些碾製後產生的「餘料」可作其他食用。其中,培養成日式的米糠床拿來醃漬蔬菜,很推薦這樣清爽的料理方法:準備原料「友善無農藥的米糠粉、海鹽、昆布、乾香菇、香料」,加入適量煮沸無氯水後攪拌均勻,不能過濕淹水,也可放入切剩的蔬菜皮或根莖頭助發酵,定期更換蔬菜,每天均勻翻攪兩週後養成,儲放室溫不要超過 27 度。養成後開始放入水份較少的蔬果,口味濃淡自己調整漬放時間,半天就很美味囉!    

志願從農,相揪做穀東

  2000 那年春天,賴青松先生毅然和家人搬離台北,回到老婆兒時記憶的宜蘭農村,一位留日碩士剛畢業的年輕人決定自己來種田。讓青松選擇回到土地上的原因,是他 十二歲那年的冬天,因父親經商失敗,舉家遷回台中,突然在傳統鄉間生活一年的衝擊,在心裡烙下了那屬於家和土地的印記。而這 腰一彎,竟是廿年光陰,這些年走來辛苦也精采,從 2004 年成立穀東俱樂部,讓認同友善耕作的消費者能預約訂購,以此做計劃生產,找到生活與農耕的平衡;到現在他拿起麥克風,向世界分享農村生命故事,揪大家一起來做志願農伕。

九分耐心炊九層

  宜蘭的九層炊越來越少人做,朱婆婆和大家分享這難得的美食技藝:首先做鹹的米糊:蝦皮跟蔥爆炒至焦黃色,它會影響最後成粿色,加水煨煮片刻,添胡椒,鹽讓它稍微鹹香多一些 。備好長秈米(在來米)的米漿,分次把高湯加入米漿,攪拌均勻。甜米糊:紅糖湊些黑糖水,稍甜一些煮滾後將熱糖水沖入米漿,一定要不停攪拌不然就熟了。開始分層炊,倒薄薄一層鹹米糊,蒸個八分鐘後,換倒上一層紅糖米糊,再蒸八分鐘,如此用九分耐心來炊九層。米漿與鹹、甜湯比例大致一兌一。大約兩斤長秈米可以做五斤以上的水粿。